4月25日上午,威廉希尔在207教室举办“李大钊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题讲座。讲座邀请到我校图书馆周进良教授,周教授从事李大钊研究工作二十余年,通过深入剖析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经历和思想贡献,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图书馆学思想。

周进良教授,作为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资深学者,对李大钊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讲座一开始,周教授便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李大钊的生平事迹。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前行。
周教授详细阐述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经历和思想贡献。1918年1月至1922年12月,李大钊受蔡元培之聘,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馆长)。在此期间,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一个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图书馆学思想,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专著,但却散见于他的多篇文章中,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在图书馆学思想方面,李大钊强调了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图书馆应该服务于社会大众,使人人都有读书的机会。他主张在劳工聚集的地方设立图书馆和书报社,以满足工人的文化需求。同时,李大钊还指出了古代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的本质区别,认为现代图书馆不仅是藏书的地方,更是教育的阵地,与教授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中,李大钊更是将他的图书馆学思想付诸实践。他选购了大量的进步期刊,如《新青年》、《劳动者》等,为北大的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他还创办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子。在这个研究会上,李大钊亲自指导会员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也曾受到李大钊的深刻影响。毛主席在回忆中曾感慨地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可见,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周教授还介绍了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推动了北大图书馆由文库式向开架式的过渡,使师生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借阅图书。他还实行了助教制,鼓励助教们在图书馆里搜罗书籍供学生参考,从而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鼓励了研究的兴趣。同时,他还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使北大图书馆的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最后,周教授强调了李大钊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实践活动对当今图书馆事业的启示意义。他认为,李大钊的图书馆学思想体现了开放、包容、服务社会的理念,这对于当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即要不断推进图书馆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李大钊的了解和认识,更激励了自己的学习热情。同学们将铭记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图书馆学思想,不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